主办方暂未设置
会员开通
品牌简介
本实验室的系列活动为引导爱好者自动发起,旨在结交喜欢引导、教练、参与式技术和方法的爱好者们,同时在活动设计、带领、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学习,一起进步。
【第一期】FacLab分享会活动,2019年10月3日
一共就三个人,分享者是去了马来西亚的米线,还有才上了北京读书会课程的L。
主题是:复盘IAF亚洲年会的一些参与的环节
1)U型理论的3D建模;2)设计思维与U型理论的结合运用;3)读书会的设计框架
彼时并不知道3D建模这件事,只是在亚洲年会经历了一次,一对一的一次“问题解决”的方法。尝试之后,当时心里会多少有些塞有些不顺场,因为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足。但是!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困扰挺久的一个问题。满心欢喜之下,回来找了伙伴一起玩耍。
再就是设计思维与U型的结合(如上图)。也是话题潜得比较深的一次尝试,解决了另一个困扰的问题。
L的分享也是给伙伴们打开了一扇窗。原本大家对读书会的认识并不深,以为仅是有个伙伴按照ORID的方式带一遍流程即可。结果当然出乎意料,原来设计/带领者是需要熟悉书本的框架和内容的。
第一次的线下活动一口气进行了四个多小时,很安静的一群孩子,很认真地过了一遍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。
收获满满,于是才会有后来的若干次活动的组织和分享。
【第二期】FacLab分享会活动,2019年10月21日
一共有十几个人,纯引导的沙龙,米线带领
主题是:共创“未来成功引导师”体验沙龙
传说中每个引导师都有“状态”不好的时候。那次就一定是了。虽然事先做了调研,确实来者都对引导感兴趣,但真正明白引导的参与者,确实很少,靠同侪讨论把议题带出来,很难。
在入场社会计量调查的时候,确实有碰了一鼻子的灰的感觉。然后是佯装淡定地把流程做完(中间顺序还错了一个,哈哈哈),比原定计划早了一个小时完成。
好在邀请了观察者帮忙记录,回头再看细节,就是议题的选择的问题。
如果再来一次会怎么做?是个好问题,还没想好,大概知道方向了,需要再做一次。
【第三期】FacLab分享会活动,2019年11月16日
主题:亲子急救戏剧课堂
带领者:米,一共15个人
细节:米带引导的流程部分,戏剧与引导结合;Lori讲解CPR和异物卡喉,两人合作带操作和练习
收获:第一次尝试用戏剧、引导和急救培训相结合,本来去的时候是心里没底的,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反馈。后来细想是因为自己对于8-12岁的孩子的活动带领犯怵,再就是戏剧的带领不熟悉。但是!效果出奇的好,这个后来催生了要做STEAM的儿童安全教育的后续开发。是个很好的尝试。英文的场,引导没问题,讲急救的专业知识,好!吃!力!
大概的过去的几场实验室就是这样,后面的会变成怎样?不知道,很期待更多的伙伴参与进来,共同学习和共创,集体智慧之下一定会有更好的体验和进步。